:::
現在位置
首頁
> 專區服務
> 衛教宣導
> 衛教主軸(off)
聯合報 記者李承穎/嘉義縣報導聯合報系兩年前製作「毒癮悲歌」專題,提醒政府注意毒咖啡包等新興毒品問題。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日前到監獄訪談五名毒販,發現毒咖啡包因具有低風險、低門檻、多型態特質,容易混入食品內使用,也極易讓從未碰毒的年輕人踏入歧途。
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楊士隆說,研究團隊二○一四年起針對高雄、台中和新北市國、高中職學校,連續三年每年調查二二○○名學生,發現學生使用K他命者比率最高,但使用毒品混合包等新興毒品的比率逐年增加。另外去年吸食混用毒品致死即達四十五人,政府必須正視。
他說,毒咖啡包價格便宜、包裝時尚,很容易被年輕人接受,學校應加強訓練教師辨別學生使用藥物能力,如有學生長期趴睡、情緒起伏很大或異常亢奮等, 可能是涉毒徵兆,要提早因應。
他還說,目前毒咖啡包多混三、四級毒品的刑度不如販售一、二級毒品,建議應加重販賣混合毒品包的刑度,因此致人於死刑度也應加重。檢方也認為可修法加重,有檢察官建議修法規定「毒品混入食品」就加重刑度,或視為製造毒品的一個要件。
另外,研究發現毒品原料如卡西酮多是從國外輸入,背後有組織操控,新興毒品與幫派犯罪組織關聯密切,可從加強查緝幫派圍事特種行業著手。楊士隆建議政府挹注資源,提升法醫科學實驗室鑑別檢驗能力,第一線檢警也應徹底了解毒品混合包市場交易及流通情形。
根據檢警調查,目前一包毒咖啡包在北部地區約賣六百元、中部地區賣三百九十到五百元間,曾經檢出有毒咖啡包混用達十二種成分毒品,主要物質為卡西酮、K他命和類大麻活性物質等;因純度不高,暴利豐厚,但因藥頭自行調配不同藥物,食用致死風險極高。
有警官說,全世界已發現七百卅九種新興毒品物質,台灣曾發現其中一百卅餘種,以合成三級毒品卡西酮的成長最快,應盡速修法即時列管。
「毒咖啡」混來混去 易誘惑年輕人
- 市府分類: 衛生醫療
- 最後異動日期: 2019-08-21
- 發布日期: 2019-07-01
- 發布單位: 臺中市和平區衛生所
- 點閱次數: 104